华东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致敬吾师|我和我的老师之笑中带泪抗疫史

发布日期: 2023-03-24   作者:  浏览次数: 12

   20222月,北方小城里,大街小巷还沉浸在过年张灯结彩鞭炮齐鸣的喜悦中,欢乐的余韵未消,人们怀揣着对新年美好的期许再次奔波在路上。都说刚回家的大学生是宝,呆了俩月的大学生却只想开学。尽管仍有诸多不舍,但我想大家心里都明白,距离产生美。就这样踏上了返校的旅途。临行前内蒙突发疫情,所幸我所处的地级市并无病毒爆发的迹象,飞机顺利起飞,最终顺利落地。

   山雨欲来时,风平浪静。谁也不曾想到,变异毒株来势如此凶猛。尽管如此,一开始的我们依旧信心满满,每日通过微博获取外界的最新消息,在田家炳楼和文附楼之间穿梭,下课后与室友商量着究竟是去河西一楼还是二楼,或者干脆共享单车一溜烟跑去丽娃。

   直到红色的数字日复一日地增加,封楼的消息突如其来,我们才不得不面对现实。那段时间,每天起床打卡后第一件事,就是点开疫情最新消息,然后眼看着希望落空。即便核酸抗原一日不落,周围楼层的病例仍不时出现,看着又一辆开往隔离点的救护车,恐慌和焦虑似附骨之蛆,如影随形。

   每天睡得越来越晚,即使明知熬夜的危害,心中的忧虑却始终无从排解。

   网课变成我们和老师唯一的连接。

   有段时间,食堂饭菜与我四川室友饮食习惯相差甚远,而我这个脾胃一向孱弱的北方人更难以招架。都说忧思伤脾,我的消化系统终于在蔬菜短缺和病毒肆虐的双重夹击下被击溃了防线。昨天还在愁肠百结,今日就能一泻千里。某日肠道例行会议过后,我突然发现个了不得的东西。原来伴随着每日在寝室足不出户的仔猪生活一道而来的是某个赘生物。

   缘,妙不可言。就在前几日我才刚刚刷到过十人九痔的视频,发现自己也不能幸免于难后,被迫接受了现实的我开始想办法自救。但封楼期间,人力实在有限。在楼层长的建议下,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联系了我的辅导员老师。没想到同时担任另一个学生公寓楼长的辅导员老师马上回了我的消息,并且效率极高,火速联系到了负责与校医院对接的老师。46日晚1918分,我发出第一条消息,之后与两位老师反复确认了疫情防控的要求和所需要的手续后,一个小时不到的时间里,我坐在了保安小哥开的驳车上。魔都4月的春夜里,微风送来丝丝凉意。和校医院的大白们说明情况后,来时空空如也的手中多了马应龙和培菲康。4月的疫情形势和晚间浓雾弥漫的天空一样,不知路在何方。我盯着车前灯照射的路面,感受着药盒棱角分明的轮廓,丝丝凉意在悄无声息中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逐渐沉稳有力的心跳和温暖的手掌。

   412日,一个寻常的星期二,一个满课的星期二。下午一点,吃了饭重新恢复活力的大脑指挥着手如往常一样点开课程链接,等待着熟悉的声音,熟悉的开场。李老师的声音还是略略沙哑,但是听得出来老师精气神不错。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开场,转而关切地询问起我们的近况。惯会活跃课堂的我们仨如何能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川妹子一向是饭量最大的,和小鸟胃的我们二人一对比甘心收获“干饭人”的称号,实则这个称号我们仨半斤对八两。课堂的前十几分钟里,川妹子在评论区凄凄切切地诉说着饭量不够的悲伤 ,除此之外有同学饱受口腔溃疡的困扰,还有同学物资储备告急,纸类产品已然在寝室楼内供不应求。这些问题都是共性问题,于是乎陇妹说了一句:“楼上激情开麦”,意在形容评论区热火朝天的讨论现状。轻松活跃的闲聊过后,课堂正式开始。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声音能“被听见”,倾诉过后,心理压力也就随话语落地而散去一些。在疫情形势最不容乐观的时刻,我们以此苦中作乐,让生活得以继续。

   只是谁也不曾想到,李老师在课下向课代表咨询了同学们那日的具体情况,并表示之后会将这些问题反馈给学生工作的老师。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楼上激情开麦”被可爱的老师误以为是寝室楼上层的同学声音过大,老师关切地询问着我们仨是否曾同楼上同学交涉,事情是否还有转圜的余地。毕竟那段时间,寝室兼具生活与学习场所的功能。爆笑如雷之后,内心已被全然的暖意包裹,严严实实,密不透风。

   这些外人看来或许微不足道的小事,在那段时间里,却像坚实有力的鼓点,实实在在地叩响了我们的心门。

   或许我们都不完美,疫情就像大考,考验着学校乃至整个城市应急管理的能力,我们都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猝不及防的考试,焦虑紧张,在所难免。在那段呼吸都害怕传播病毒的日子里,淡淡的忧愁恐慌时刻笼罩在心头,挥之不去。最幸运的事,莫过于作为学生的我们,始终有这样一群老师陪伴在身旁,抚平忧虑的眉眼,抚熄翻灼的心澜。所有艰难困苦,有他们与我们携手面对。


   作者简介:王菲,现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系2020级公费师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