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育才奖获得者竺洪波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2021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的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新伙伴:大家上午好!
我是竺洪波,来自中文系。
学校安排我代表老教师在大会致辞,我诚惶诚恐,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教师,没有特别的成绩和贡献,也没有流传网络的哲理名言和教学金句,总之是“卑之,无甚高论”,不知讲些什么是好。
我想到大儒朱熹说过的一句话:“诗何以作也?性之使然也。”我们讲话写文章,必须发乎自然,从心底里流出,“惟陈言之务去”。今天是教师节,而我是一个经历了全部37届教师节的老教师,可以说是教师节陪伴我一路走到今天,我感恩这个节日,对它怀有深沉和复杂的情感。那么,就请允许我在这里讲一讲教师节的话题吧。
这是一个只属于我们教师的节日,我最大的感觉是光荣与自豪。每当教师节来临,我总是感到天特别蓝,云特别白,空气特别新鲜,校园里的鸟儿叫得特别清脆。我这一天的胆子似乎特大,简直赛过“一身都是胆”的赵子龙:学生向我献花,我会摆着谱儿笑纳;在家里妻儿面前,我会成功逆袭当一回真正的主人——“从奴隶到将军”。甚至啊,有时甚至会有一种特别奇怪的冲动:渴望遭遇一次说犯就犯、犯得酣畅淋漓的错,因为我的心在暗示我,这一天我即使犯了错,上苍也会原谅,在自己的节日,我有豁免权。
下面,我想分享一下两个对我而言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师节,以此串联我37年的教育人生,抒发我的教师情怀,或者表达一点我对教育的认识,尤其是体现“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的节日主题。
第一个是1985年首届教师节。
1985年,我读研三上学期,正在参加教学实习,所以当时我是以准教师的身份迎来了第一个教师节。
研三,正是面临择业的关口。从政、从军、从新、从教,四条人生道路摆在我的面前,恢复高考后的“新三届”,被太多的机遇和幸福包围着,大多染上了“选择艰难症”。
比较而言,从教最为平淡。它以小小三尺讲台为舞台,是一个清贫、寂寞的职业。但是,我恰恰选择了从教。为什么呢?首先是因为我出生于一个教师之家,受父母家教的潜移默化。双亲临终之际,反复叮嘱要让那张由国家总理签发的《乡村教师三十年荣誉证书》长陪于地下。“君子之德风”,对于教书育人,我早已心向往之。其次就是天降一个教师节,及时为我指点迷津,点亮了人生的路标。记得全国人大关于教师节的《决定》说:表彰教师的贡献,重建尊师重教的传统,让教师工作真正成为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这些催人振奋的话语犹如一锤定音,为我选择了人生发展的方向。
第二个是2018年教师节。它的特殊性在于:这个节日,我是在遥远的天山脚下度过的。当时,我受学校党委的派遣,作为援疆干部在新疆的高校任教。教师节当天,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八个千钧大字,重重地击中了我的魂魄,也牢牢地镌刻在心中了。因为西部发展的历史性原因,新疆的教育还比较薄弱,我所在的高校教育经费极度短缺,许多工作老师们都是在无私奉献。现在,中央吹响了振兴边疆教育的号角,总书记直接关注,亲自指挥,在给塔里木大学师生的回信中号召我们发扬戈壁滩上英雄树——胡杨精神,扎根边疆教育阵地。配合党中央决胜小康、脱贫攻坚的治疆方略,我被自治区教育党委派到南疆地区参加扶贫帮困工作。在这里,我看到教育缺失直接造成南疆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的严酷现实。我当年的工作正是教育援疆,教育强疆。
我深刻地感到:“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这是总书记对新时代人民教育的科学阐释和精准定位,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具有无可置疑的决定性意义。都说“少年强则国强”,殊不知“强的少年”,都是由教育来铸就的。
同时,这个阐释与定位也植根于中华民族优良的教育传统。即将到来的9月28日,是孔子的生日。有一次,孔子带学生到卫国去调研,看到人民衣衫褴褛,面有菜色,对学生们说:“先让他们富起来吧!”学生说:“老师放心,通过二三年的扶贫、开发,这个可以做到的,那富裕以后我们又应该干些什么呢?”孔子坚定地说:“教育他们。”按孔子的意思,教育不仅是“立国之本”,社会发展的基础,而且还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动力,即使社会高度富裕了,教育也永远不能停止,它是人类最为高尚和永恒的事业。
今天,当然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我被授予了上海市育才奖,受到学校的隆重表彰。
这是要令我十分汗颜的,我们华东师大集聚了这么多的院士、长江,这么多的科研标兵和教学名师,他们才是最优秀的人民教师,他们才是新时代的“大先生”,比我更有资格获得殊荣。这些天我一直在拷问:自己这个老教师做得怎样?是否合格?果真当得起学校的这份信任和荣誉背后的责任?
我清醒地认识到,这么多年来,我们国家的教育经历了几番挑战,也面临许多问题。在诸如下海潮、炒股热、教育产业化的冲击下,一些既有的教育理念遭到解构,园丁风格、春蚕品质、红烛精神一度受到质疑。曾经有一句爆款的电影台词“站着把钱挣了”,一些人也滋生出“躺着把教师当了”的堕教、懒教的念头。我也有过困扰,有过焦虑,甚至出现过被拉下水的危险。——我,远不是一个好教师。所幸的是,我对教育的忠诚和挚爱,也即初心和信念,最终帮助我抵御了这些似是而非观念的腐蚀,在潮起潮落、风吹草动中保持心灵的宁静与安定,始终不渝地坚守在教学的第一线。对于国家的教育事业,一句“一生无悔,唯恐失之”,足矣。
今天是我经历的第37个教师节,我还渴望着在有生之年能够再过第50个、第60个、第70个教师节,这样我不仅光荣从教50年、60年、70年,而且光荣在党50年、60年、70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我们国家、民族最伟大、崇高的教育事业”。——而这,一定是我在临终时想说的话了。
最后,衷心祝福我们华东师大健康发展,新进教师茁壮成长,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教师节健康、快乐。
谢谢大家!
文字丨竺洪波
编辑丨党委教师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