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致敬吾师|最忆是师恩

发布日期: 2024-01-12   作者:  浏览次数: 11


我的老师是个博导,小个头,齐耳短发,走路生风,在师大课程系历来有“最严格”之名。有人说她是个“男人婆”,不爱红妆不戴配饰,说话直爽,做事利落,凡一般女子所爱重的身外之物,我的老师从来都是一脸懵懂。但我的老师着实是个重情义有仁爱的智者,和她在一起的日子值得我们用一生回味珍藏。

我的老师总很忙,但是学生永远是她工作的第一位。就像踩着风火轮,她55岁之前没有睡过午觉,有时候早上在上海,下午已经飞到北京,晚上10点再从机场坐地铁回家。在奔忙的各个档口,可能省出喝咖啡的空闲来,就是为我们改论文。即使如此,除了上课和预约的指导,雷打不动,我们依旧可以享受每周三个中午的时间和她聚在一起读书,读原著原文,我们谈自己的理解,她来提纲挈领、点评解惑。时至今日我已毕业8年,回想在丽娃河畔的幸福安宁,总有绕不过的午间读书班。

我有一个师妹,学科成绩和做事待人都很优秀,只是写作水平实在欠佳。老师教她从小作文、日记写起。有一次,师妹把老师修改的论文发给我请我看看。当我打开她的文档时,倒吸了一口气!修订模式下,红色的修改印记竟是原稿的数倍之多!大到如何开篇布局,小到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和每个病句的修改。我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才看完一半的修改,可想她这逐字逐句耗费了多少精神?!我曾和老师聊过这件事,问她如何能做到这样耐心,她非常简朴的告诉我:老师尤其是高校老师有很多工作,但是带好学生一定是第一位的,是教师之本。那一刻我是很感动的,她是一个大教授,但她觉得在我们面前,她就只是我们的老师,兜底负责,她愿意为自己的学生耗费最多的精力和时间,即使是像对小学生那样教一个病句的修改。也许这才是传言中的“最严格”吗?这是她为人师者的底色,是她几十年不变的育人初心。

我的老师很严格,但是她的眼里每个学生都在发光。关起门来她会批评我们,教导我们。走出门去,她总是表扬,她能够看到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恰到好处地“吹嘘”自己的学生,或电梯里,或实践单位,或学术交流会上,总是一句发自肺腑的很具体的表扬,让我们有着更加努力的方向。我记得毕业时,她指着我们三个对身边的老师说:“这是我最优秀的一届学生!”旁边的老师打趣道:“你肯定每届学生都这么说的”。

她关心着每个学生的发展,学术、工作和生活。回想起来,我这位“最严格”的老师,她是用她的认真带动我们认真,用她的督促拉着我们前进,用她对每个学生的宽容与爱点燃我们对生活和事业的追求。

我的老师从不说,但桩桩件件都是她的良苦用心。我的家庭条件不好,她从没有问过我,但她很努力的推荐我发表论文拿奖学金,带我做项目并以此为理由月月给我津贴。直到毕业后我的同门告诉我,一开始进校的时候,老师会让他打听自己的学生是不是困难。毕业季带着我们出去游玩,许我们学生时代最后的无忧和快乐。凌晨5点,我收到过她的短信,很长的篇幅,大概意思是说很担心我的一位同学毕业论文是否能顺利完成,希望我能多帮助他督促他。“男人婆”哪有这么细腻的心啊?这么爱操心的人怎么会不生病呢?还未退休,人就住了院,很多时候,我宁愿她少一点关心。

于我而言,我的老师是经师,更是人师。对生活的热忱和通透,对教育的坚守和初心,对学生的严慈相济……有太多的故事和回忆。我曾说对我的老师就像那句诗“近乡情更怯”,因为我知道她一定受不了我这煽情的做派,毕业后我很少联系她,她也很少联系我。偶尔一个朋友圈的点赞和评论,偶尔看到师兄弟姐妹转发的老师的照片,我知道她在,我知道她挂念我们每一个人。就像她对我同门说起我:“每次到奉贤都想见见她,再一想她肯定很忙,孩子还小也需要陪伴,就算了,我心里想着她,知道她好就行了”。

为人学生,这让我情何以堪?

一样的,我亲爱的老师,我常常想念,总是挂念,虽无事不联系,却只愿你:长长久久,平安顺遂!


作者:孙岩

所在单位: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

就读时段:2012年9月-201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