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地方对每个人的意义都不一样,各自所拥有的缘分也不一样。有些地方对某些人来说是魂灵的栖息,注定的抵达;而对某些人来说,只是惊鸿一瞥后的津津乐道;还有对一些人来说,他们连蝴蝶沾枝般轻歇亦不可。但是,在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生生涯里,我收获了人生的意义和未来的希冀。
在华师大马院的学习生活已经走过两度春秋,深秋初冬的华东师大杂糅着秋之温柔和冬之肃穆,在疏林红叶、层林尽染下,我们在马克思理论的无垠海洋中冶炼思维。樱桃河畔,旷远的秋色里,秋风飒飒吹过,伴随着图书馆里沙沙的翻书声和写字声,浩瀚之海让人迷思,越是汲取广博的理论知识越是感受到自身的鄙陋无知,但好在身边总有亲切的同门亲友携手同行,学院总有丰富的讲座论坛开拓视野,前方总有智慧的导师指点迷津,比如我的导师闫方洁教授。思想上,有师为“长”,从信仰信念到人生规划,总能“风雨之中引路人,一指定天下”。科研上,有师为“导”,从学术指点到师门传承,总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生活中,有师为“引”,从生活关照到情绪抚慰,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诸天日远遥,万象方洁著”,我的导师闫方洁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要从“初识”“如愿”“成长”三个关键词来讲述“我和我的导师”的故事。
一、初识·远遥却相识
第一次知道闫老师,是2019年的秋天。
2019年堪称“偶像元年”,从《偶像练习生》的一炮而红、到《创造101》再到《青春有你》,选秀所诞生的“养成系偶像”成为一种现象级的文化景观。这一年,我大二,暑假期间我和我的朋友在各种各样的选秀综艺节目如炮弹的冲击波下,也不免成为其中“追星”一族,为我们喜欢的“偶像”投票、关注他们的舞台、向其他朋友“安利”他们,但伴随着的也是我们不断更换“偶像”,不断转移我的爱意。
我隐隐觉得“偶像”好像不是真正的“偶像”,而我的“喜欢”好像也不是真正的“喜欢”。我察觉到我作为一名粉丝,我只是喜欢追逐打投的过程,好似在我的小小“努力”下,有人可以因为“我”而实现梦想。但是,这种追星行为,终究只是一种暂时的避所,我无法真正体悟到显示的力量,可是我无法解释我这种矛盾的心理和行为。
直到有一次,我关注到闫老师的讲课视频,老师谈及媒介传播手段和自我主体意识等内容时,引导我不断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我开始真正深度思考生活中的问题、自身的行为。所谓的“偶像”的形象真如他们本人吗?还是一种人设呢?我喜欢的是他们本身还是被包装出来的人设呢?我这样的喜爱是否又是我的自由意志呢?我再一次通过查找资料和观看相关的微课视频才了解到闫方洁老师。老师所写的《从“网红”与“网黑”的变奏曲看青年个性发展态势》,老师从“网络红人”的诞生是青年人个性的呈现,“网红”到“网黑”的反转是无序意识下个性的消解,再到警示青年人“防红变黑”的有序自由意识的构建和表达,她以此为视角,将马克思主义原理融入到真正的青年人的生活中。这也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马克思主义原理可以这么去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二、如愿·致敬好老师
又是一年秋天,我如愿成为闫老师的一名研究生。
如大家所熟知的,闫老师上课时总是充满魅力的从来都不会照本宣科,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让我常常或惊叹或感动或陷入深深思考。因为她,我爱上对社会现象的深度思考、爱上对固有事物的批判、爱上对枯燥原理的探究。
这次,老师带着我们参与上海电视台“致敬好老师”的节目录制。在活动现场,她还原了带领学生们前往杨浦滨江进行沉浸式教学的真实场景。在闫老师看来,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还要走进社会,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她带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的考察足迹,把思政实践课堂搬到杨浦滨江岸线。我们一同见证整洁的水岸、优美的绿化、开阔的平台,从直饮水、雨伞、充电等便捷服务中感悟“人民城市”内涵,学习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论价值。
《致敬好老师》节目现场
在彩排的等待过程中,老师跟我们分享了2018年参加青教赛和2019年参加教育部首届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获特等奖的幕后故事。闫老师坦言准备赛课的过程是非常漫长又辛苦的,前期需要提前准备10到20个不等的主题、PPT、教案和逐字稿。2019年参加首届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时,是提前一天晚上抽专题,自选角度,第二天早上进行10分钟的课堂授课,一支粉笔裸讲,不可使用PPT和其他材料。
正如闫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说道:“上好思政课不容易,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接地气、有亲和力。”正是这样的思政课教师把信仰的种子播撒进学子心中,让孩子成长为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的时代新人。他们把“有意义”的课讲得“有意思”,既叫好又叫座,让思政课成为上海学校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也正是因为如此,闫老师带领着我们于2022年10月推出了ECNU闫之有理公众号,以期用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尝试探讨时代中人的困惑和关切、陪伴广大青年成长。因此,在此期冀的基础上,开创了三个栏目——私房课堂、社会大赏和微言大义。“私房课堂”栏目定期推送闫老师多年以来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教学设计、讲稿等教学资源。“社会大赏”栏目聚焦社会热点,用诙谐幽默的文案风格与通俗易懂的叙事语言去剖析社会现象并反思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为年轻人提供认识自我、观察社会的独特视角。“微言大义”栏目走出课堂,以短视频的形式进行记录,在实际探访中感受新时代的伟大成就。
三、成长·万象方洁著
“诸天日远遥,万象方洁著”,在精神信仰上,闫老师有着孩童式的澄澈丹心,每一堂思政课都是知识性与价值性相融合的盛筵。在每一次的课堂和讲座中,闫老师都会精心准备议题,构建一座又一座美轮美奂的思政哲学大厦,让我们可以遨游其中,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体悟人生。
“世界总有一天会交到你们手里,我希望我这时候多讲一点,你们能把世界变得更好一点”,在她看来上好思政课不仅是作为教师的职责所在,也是播撒种子和孕育未来的耕耘过程。在老师身上,我感受到了细腻入微温柔的美好,感受到自尊自强自信的力量,更明白一名教师对学生的人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我真的非常感谢闫方洁导师,是她以睿智的思想和开阔的视野给予我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更深的理解和兴趣。对待学术研究,她总是抱有匠人般的钻研执着,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媒介文化批判等领域仍然笔耕不辍,还时常向我们推荐相关重要著作和论文。也是她以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和认真敬业的工作精神感染我,以行动教导我要以更坚定而严谨的态度去对待未来的研究生活;还是她每一次不辞辛苦地帮助我们批改论文、修改讲稿,给予指导,提供帮助,才能促使我不断提升。
同时,我也非常感谢她在生活中给予我的帮助。是她在我研究生生涯的过程中,不断地肯定我、鼓励我,在我迷茫不前、举步维艰的时候,为我指引方向,提供前进的动力,在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告诉我要坚定自己,做自己最想做的人,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政教师。
也是她给予了我更大的平台。“ECNU闫之有理”是老师带头,共同努力组建的微信公众号,让我们作为学子,也能自由而快乐地展现自我,表达自我,实现自我。正是因为有她作为温暖的港湾,我才能砥砺前行、扬帆起航,开往更广阔的海洋,见识更璀璨的天地,体验更丰富的人生。
时光流逝,风起云涌;豪情壮志,不负期望。我将不断提升自我、不惧困难、不畏磨难,在不断的磨炼之中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实现自我价值,成为对社会有奉献的人才。
作者在校参加思政课比赛现场
作者:张玮莹
所在单位: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就读时段:2021年9月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