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致敬吾师|日月星辰似我师

发布日期: 2023-12-19   作者:  浏览次数: 12


星,首先它是天文学名词。天空中除太阳和月球外,肉眼或用望远镜能看到的发光的天体,不包括弥漫状、云雾状的天体,都称为“星”。按其物理性质和运动状态可分为恒星、行星、卫星、小行星、慧星和流星。


太阳是恒星,月球是卫星,日月星辰皆是星。论及我的老师,那宛如星汉灿烂,多得数不清。


从上小学算起,历经中学、大学,教过我的老师真记不清有多少位了。我的记性不是太好,仅记得小学时的一位女老师姓孙,还有初中时的班主任宋老师,以及杨章、马秉均老师,一位虢老师,我对他的姓印象很深。还有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刘世钦、刘国章、李大中等老师。特别印象深刻的还有班主任刘世钦老师,他是教化学的,但绝对有白求恩精神,对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极端重视,极端负责任,在我人生的关键阶段,他恰如北斗星,给我指出了人生的方向和目标。


那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因为继父身体不太好,家里经济条件也差,头脑中偶尔萌生过辍学的念头。刘老师便经常开导我:“广生,人生的路十分漫长,要看得远一点。”因为继父是拉两个轮人力车的,所以他说,别整天光看见那两个车轱辘,要看到你的十年八年以后。那时我的学习成绩与班级内的尖子生有一定差距,他鼓励我要刻苦,下笨功夫。由他推荐,我还当上了校学生会的劳动部长,后来又当上了校学生会的副主席。19634月,我被学校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


临近高中毕业,以当时的家庭情况,我以为自己被大学录取的概率比较小。但是,刘世钦老师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对待。他在了解我的家庭之后帮我认真分析,跟我说:按政策规定,你目前的情况报考志愿不受任何限制。这些话让我一下子彻底放下包袱。他还根据当时我家经济困难的现实情况,在填报志愿时,建议我报考北京师范大学、上海的华东师范大学等。因为当时上师范大学,录取后国家包住宿、伙食的主要费用,不用家里掏钱。


后来,我被华东师大教育系录取,报的是学校教育专业。本是196491日开学,8月下旬,我便与被上海同济大学录取的同学结伴而行。因为当时过南京还要摆渡,最后乘南京至上海的307次客车,于821日上午745分便到了上海北站。


啊,当时我的心情多激动呀!上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举世闻名的大城市,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我第一次踏上了上海这块神圣土地了。


记得当时还是乘坐一辆人力三轮车,到华东师大报到。进校找到教育系办公室,系里的老师为我早到而吃惊,派二年级学长宋志道热情地领我去宿舍入住,很快解决了吃饭问题,后又去校浴池洗澡,让我一下子忘记了疲劳和陌生,只感到愉快欢乐和幸福。


第一次见我们的政治辅导员姚金兰老师,从那时迄今,便是58年。当时全班的37名同学中,目前有27人和姚老师及接任姚老师的钱淑媛老师保持着微信联系,这在同时代人中恐怕不多见吧。


那时我们都是20岁上下的青年,时代宠儿。姚老师亲自到寝室帮助我们整理东西,使之条理化、整洁化。她平易近人,无所不谈,和蔼亲切。她说:你们来到花园般的师大,很好,很难得。在全国同龄青年中,仅有1.3%的人能上大学,绝对是百里挑一!对一个教师,要求特别高,一定要珍惜大好青春年华!她还领我们去参观西郊动物园,让我们大开眼界。


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的:“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教育系两个专业(学校教育和心理学)的37名同学分别来自福建、山东、河南、浙江、湖北、江苏、江西、安徽、湖南、上海等10省市。大家和姚老师坐在一起,畅谈自己家乡的风物人情,一起吃着同学带去龙眼、花生、红枣等。尽管一下子语言不十分畅通,但我们彼此的思想息息相通,可以借助于文字交流思想感情。开学前那几天,学校大门口内外是最热闹的地方,各个系都写了“欢迎新同学”的大标语,洋溢着热烈、亲切和美的气氛及炽人的力量。我想,所有教过我们的中小学老师,若是见到这种情况,他们也一定为我们高兴。他们付出的一切在我们身上得到了回报。


因为人生漫长,只能长话短说。历经六个春夏秋冬之后,我于19707月告别上海,经家乡洛阳到了河北满城县,到当时还是县革命委员会报到。


又是九年之后,我在满城县农业局写成一篇短文《日记之研究》,这是我写日记近20年的心得,但投寄多家报刊都被退稿。怎么办?那时我想到了母校老师,向他们求助。当时给刘佛年校长写了封信,附上小稿。后来收到回信被告知,稿子经校教育科学研究所推荐,转给上海《语文学习》杂志处理。很快便收到两册刊有我的文章的《语文学习》1979年第三期。


这是我的人生和日记文化研究的一个新的起点,不能不说这是母校领导和老师肯定、支持和激励的结果。


我把《日记之研究》一文打印100份,分寄全国一些主要报刊和知名人士,扩大战果,收获甚丰。


喜讯很快一个个从全国传来。


首先是“全世界都在倾听”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我的《日记之研究》,使我感受到自己的影响力,等于是居高一呼,写日记多好啊!


接着是影响极大的中央权威媒体《中国青年报》,先后两次刊登了我的文章:先是后边一半,后又登了前边一半。由此认识了编辑部的“接班人”专版的孟广淼老师,他向我约稿。于是1980129日的《中国青年报》第4版头条刊出了我的带有宣言书性质的书信体杂文《向着伟大和不朽》。当看到当天报纸之时,内心的愉快和自豪难以用语言表达。


以后还有河北、广东、山东、山西等地的杂志刊登了我的短文。


因为一篇又一篇文章的发表,后来我从满城县调入了当时的保定地区行署文化局工作。


从那时起,我给全国各地的名人去信,询问他们写日记的情况,请教日记文化研究的有关问题,很多去信都有了回音。


40多年来的时间内,我陆续收到了约200位名人的回信,其中包括:著名作家杜鹏程。我的仅不过几百字的信而他的回信洋洋洒洒4000余言,深刻道出了他的日记观:“照我看,不热爱人生,不热爱生命,不对生活充满火一样的热情,要坚持几年、十几年或者几十年写日记,恐怕是不可能的。”从信中看出,因为忙于创作,杜老本对回答我在信中提出的问题“劲头实在不大”。但因为这是当时《鸭绿江》文学杂志开辟的“作家答问”专栏要用的,“编辑部的同志,一再来信催促”,才有了这桩好事生成。杜老和编辑都是我的好老师啊!


因为后来我被南京办的江苏省委理论刊物副总编乐秀良前辈推荐,担任了山西日报社创办的《青少年日记》杂志的指导师,所以给名人去信的回信率更高了。由于当时的杂志刊登了陈毅孙子的《海南日记》,所以陈昊苏作为小作者之父给我回信,开头便是“我是怀着感激的心情给你写信”。这话出自陈毅元帅之子的笔下,我的心里真是比蜜还甜啊!


迄今,我还保存着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1987117日的手稿《我写日记》,当时他写作还没用电脑,此手稿堪称绝品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师是相当看重的。人们常说“君臣师”,国君即皇帝,皇帝手下的大臣及老师,恐怕是社会的中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皇帝们从小到大,没有老师能成大气吗?师长是对老师的尊敬。一日为师,理应终生敬畏。每个人从小到大,离开了老师的调教、传授各种知识和人生的大道理,谁能有出息有作为?尊师重教太重要了!无师自通的人恐怕少而又少。


我们回顾人生,从上幼儿园到上小学、中学、大学,各个阶段的老师恰如一场接力赛。在教师的教育下,我们不断成长。所有教过我们的老师,他们的人生智慧、学问修养,同我们人生的成长进步融成一体了。我们的成年及老年,都倾注着所有教过我们的所有老师的心血、智慧。所以,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最神圣的职业岗位。


按照习惯说法,在学校的老师与在工厂传授技术的师傅略有不同,但本质一样。“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不必仅仅限于各类学校。正是从这个角度说,我的老师如日月星辰。他们有的似太阳,给我们以温暖,照亮心灵。他们有的如月亮,在人生的至暗时刻,放射光亮。老师如日月星辰,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贵贱之别。一名小学教师与一名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只是工作性质有所不同而已。在每个人的人生历程中,所有老师都值得赞颂、敬仰、怀念。所以,每当看到国家领导人对教过他们的小学教师那么尊重、敬爱,我们都会从心底深处萌发出对老师同样的敬重之情。


可敬的老师们传授百科知识和做人的道理,破除了多少人的无知,让他们去掉了偏见。以太阳和地球为例,哪个星球更大?单从人眼所见,太阳那么小而地球多么大呀。然而懂点天文知识,便会知道太阳的体积大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这是因为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4960万千米,相距太远了!同样,星星在我们的心目中是“小”,实际上它们是很大很大的。所以,去掉无知和偏见,老师们比那些当大官的或是世界大富翁们相比,并不渺小,都是很伟大的。所以,我爱教过我的每位老师。


庆幸在我的人生征途上,遇到了那么多的老师,真是如日月星辰,似星汉灿烂,造就了今天的我。庆幸自己没有辜负老师们的殷切期望,他们在我身上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


几年前的一个世界哲学日前夕,在我的家乡洛阳市的芳华路小学,由于黄秀云老师的周到安排,我有机会登上老师们的教室讲台给五年级的学生讲哲学,引领他们从小迈进哲学的大门。有的学生在我带去的一个笔记本上写下了“将来我要当大哲学家!”


我会不会成为他们心目中的一个好老师呢?趁还活着,再努力一下吧。




作者:寇广生


所在单位: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


就读时段:19649-19697